audio-club 音響俱樂部: guide-preamp-gain


guide-preamp-gain






如 何 挑 選 前 級 ... 增 益


我們買後級、唱頭放大器時,都有很多規格要仔細研究。

但是,買前級時,除了考量 "音色",好像就沒其他需要注意的了 ?!

奇怪,真的是這樣嗎 ?!

...

我們知道...

後級... 負責功率 (電流放大),驅動喇叭。

前級... 負責訊號 (電壓放大)。

功率有夠不夠用的問題,

訊號也有太小或太大的問題...

...

訊號太小

訊號小於正常規模,音量、細節、動態都會較差,

音樂聽起來會沉悶、無力。

...

什麼時候訊號會太小 ?!

數位訊源的輸出都不小 (至少都 > 2 V),完全不必擔心。

(反倒要擔心太大)

...

但類比訊源,就有可能太小了。

多少算小 ?!

(唱頭電壓 x 唱頭放大器增益) x 前級增益,

若小於前級的 額定輸出電壓 Rated Output Voltage / Nominal Output Voltage,那就算太小了。

...

P.S. 訊源輸出的電壓有多少,傳到前級時,就是多少嗎 ?!

事實上,電壓在傳輸過程中,會因訊源的輸出阻抗、前級的輸入阻抗,及訊號線阻抗,而產生損失。

但大多數器材的輸出阻抗、訊號線阻抗,都遠小於輸入阻抗 (多為 47k Ω),故電壓損失極輕微,可忽略不計。

● 參考 如何挑選唱頭 - 規格 (1) - 阻抗

...

咦... 前級的 "額定輸出電壓" 又是什麼東西 ?!

是指... 在此電壓下,該器材可以最正常、最安全的運行,亦可以輸出最好的訊號。

如果比這個高一點點,或低一點點,大致上都無妨,

但高太多,或低太多,就容易出問題。

一般,這個規格約 1 V 或 2 V。

如果規格上有列示,自然以列示為準。

...

範例 : 前級的額定輸出電壓

Accuphase C-3800 : 2 V

Audio Note M6 : 1 V

Audion Select 1.0 : 不適用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 1 V (非平衡) / 2 V (平衡)

Conrad-Johnson ET3 : ?

Klimo Merlin : ?

Mcintosh C22 (2015 新版) : 2.5 V (非平衡) / 5 V (平衡)

Nagra Jazz : ?

Pass Xs : ?

Soulution 725 : ?

...

範例 : 前級的額定輸出電壓 (有列示)

Luxman CL-38u 的額定輸出為 1 V。

既然有標示,則其輸出應以近似於 1 V 為最佳。

根據實測... CL-38u 在輸出 0.4 - 1.3 V 時,失真最低,

因此輸出 1 V 時,的確是最佳狀態。

...

如果前級未列示 "額定輸出電壓"...

因為,現在的唱頭,有越來越多低阻抗、低輸出型,

那麼,唱頭放大、前級的增益,就需要大一點,

所以,我們寧願把標準拉高一點,而不要太低,建議至少以 2 V 為準。

或者,以黑膠時代的業界慣例為標準也可以...

唱頭電壓 x 唱頭放大器增益大約是 0.4 V,

而前級增益大多是 20 dB (約 10 倍),

也就是 0.4 x 10 = 4 V

...

訊號太大

但訊號太大,也不是一件好事...

大於 最大輸出電壓 Maximum Output Voltage

就算正弦波的波峰、波谷,沒有被直接砍掉... 動態、細節直接少一部份,

正弦波也會變形,失真也會急遽增加。

就算沒有超過 "最大輸出電壓",

但超額 (超過 "額定輸出電壓") 越多,失真越多也是一定的道理。

...

什麼時候會太大 ?!

正好和上面相反...

類比訊源通常不需要擔心,但數位訊源則有可能。

以 Accuphase C-3800 而言...

如果你的 CD 唱盤輸出 2 V,

而 C-3800,最低檔的增益是 12 dB (約 4 倍),

2 x 4 = 8 V 就已經超過其 "最大輸出電壓" (7 V) 了。

...

雖然說... 超過會有什麼結果,要視個別機種而定,

可能只是失真多一點點,無傷大雅,

但也可能失真急遽增高,

最好還是盡量避免...

如果你選了一個 "最大輸出電壓" 不是很大的前級,

訊源的輸出,自然就應該就小一點。

...

範例 : 前級的最大輸出電壓

Accuphase C-3800 : 7 V

Audio Note M6 : ?

Audion Select 1.0 : 不適用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 70 V

Conrad-Johnson ET3 : 20 V

Klimo Merlin : 25 V

Mcintosh C22 (2015 新版) : 8 V (非平衡) / 16 V (平衡)

Nagra Jazz : ?

Pass Xs : ?

Soulution 725 : 8 V (非平衡) / 16 V (平衡)

...

如果前級未列示 "最大輸出電壓"...

那就可以盡量大囉 ?!

當然也不是,還是應該如上所言,以趨近於 2 V 或 4 V 為準。

...

不論訊號太小,或太大,

都和 前級的增益 Gain 有關...


...

從前,訊源都是黑膠,

唱頭電壓 x 唱頭放大器增益,大約以 0.4 V 為標準,

而前級的增益大多是 20 dB (10 倍)。

(故以前有人稱前級為 "10 倍放大器")

...

但自從 CD 及數位音樂出現後,狀況就變得複雜了...

現在,CD 唱盤、DAC 的輸出電壓約 2 - 4 V,

(平衡輸出會比 RCA 輸出更高)

比類比訊源的輸出大很多,

那麼,前級的增益就應該縮小,

甚至不必增益 (0 dB),用被動式前級,或直入後級。

...

訊源輸出大... 前級增益就要小 (反之亦然)

訊源輸出小... 前級增益就要大 (反之亦然)


這是理所當然。

LP 比 CD 好聽,關鍵就在於其訊號 (波形) 比較美。

● 參考 為什麼要玩黑膠

如果是聽 CD 或數位音樂...

原本就不完美的波形,又因擴大機 "不當" 的增益而破壞,那也就罷了,頂多是火上加油。

(CD 輸出的方波,本就是所有波形中,音質最尖銳的)

但如果是聽 LP...

你辛辛苦苦挑唱片,調整唱頭、唱臂,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完美正弦波,

卻因擴大機 "不當的增益" 而破壞,豈非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

...

所以,為了配合各種類比、數位的訊源,

現在的前級,"增益" 就相當多元,不像以前那麼單一了...

高的,有 26 - 30 dB (約 20 - 30 倍)。

低的,只有 3 - 6 dB (約 1.5 - 2 倍)。

甚至,不必增益 (0 dB,1 倍),可以用被動式前級,或直入後級。

還有少部分機種,考慮到了相關問題,有多檔增益,可以在搭配不同的訊源時,更有彈性。

...

P.S. log 1 = 0

...

範例 : 前級的增益

Accuphase C-3800 : 24 / 18 / 12 dB (約 16 / 8 / 4 倍,可選擇)

Audio Note M6 : 18 dB (約 8 倍)

Audion Select 1.0 : 0 dB (1 倍,被動式前級)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 6 dB (約 2 倍) (非平衡) / 12 dB (約 4 倍) (平衡)

Conrad-Johnson ET3 : 25 dB (約 18 倍)

Klimo Merlin : 26 dB (約 20 倍)

Mcintosh C22 (2015 新版) : 15 dB (約 6 倍)

Nagra Jazz : 12 dB (約 4 倍)

Pass Xs : 9.5 dB (約 3 倍)

Soulution 725 : 3.5 - 12.5 dB (約 1.5 - 4.5 倍,可選擇)

...

不過,在前級的規格中,很多時候,並非直接寫 Gain,而是用 Input Sensitivity 來表示。

但 Input Sensitivity (輸入靈敏度) 不等於 Gain (增益),

必須配合 "額定輸出電壓",才能算出真正的增益。

...

範例 : 前級的增益 - Accuphase C-3800

C-3800 的規格上有列 Gain,也有 Input Sensitivity,正好可以來驗證... 如何由 Input Sensitivity 算出 Gain。

其 Input Sensitivity 為 252 mV,又 Rated Output Voltage 為 2 V,

即輸入 0.252 V,可放大為 2 V 輸出。

而這也就表示增益為 2 / 0.252 = 7.94 倍 (約 18 dB)。

...

範例 : 前級的增益 - Luxman CL-38u

CL-38u 的規格上無 Gain,但其 Input Sensitivity 為 190 mV (Line 部分),

又 Rated Output Voltage 為 1 V,

即輸入 0.19 V,可放大為 1 V 輸出。

而這也就表示增益為 1 / 0.19 = 5.26 倍 (約 14.5 dB)。

...

很多人都以為來自同一品牌的前級 + 後級,

在 ”增益” 上是搭的 (不會過大、過小),

因為廠商一定都設想過了。

事實上,那可未必。

...

因為...

前級是設計來賣給想買前級的人,

後級是設計來賣給想買後級的人,

未必要一整套,

可能也不是同一個人設計,

兩者沒什麼關係,不會互相關心。

...

如果訊源輸出大,

又用主動式 (有增益) 前級,

增益容易太大,

即使在較低的音量,也會大喊大叫。

(喇叭效率越高,就越明顯)

...

你可能會說...

讓前級的音量更小一些,不就得了 ?!

可是...

一下子過大 (訊源輸出 + 前級增益),

一下子又過小 (前級音量控制),

以電壓大小來看,可能無所謂。

以訊號波形來看,這等於破壞兩次,

而一旦被破壞的訊號,是沒辦法復原的。

...

所以,這個時候...

最好... 直入後級 no-preamp。

但系統可能缺乏音量控制,

就需要... 被動式前級 passive preamplifier,

幫後級增加一個音量控制器。

或者,可以像 dCS 的數位類比轉換器,有音量控制 (可省略前級)。

...

時代不一樣了,

很多東西也不一樣了,

你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要不要前級 ?!

...

直入後級 or 被動式前級,

除了比較通透、無染,

更幫你省一筆 “前級” 的錢 (還要包含訊號線、電源線)。

何樂而不為 ?!

...

增益 vs. 音量

增益 (Gain) & 音量 (Volume),

常常讓人以為是同一件事,但其實是不同的東西。

只因兩者都會涉及輸出電壓,呈現出類似的效果,容易讓人誤會。

...

一個是頭 (訊號放大),是改變聲波的大小、形狀,比較複雜。

這是放大器的本分,是為 "必要 necessary"。

...

一個是尾 (電壓衰減),是改變電壓 (聲波的振幅),比較簡單。

這是聽眾的權利,是為 "不得不要 cannot help but" 或 "必要之惡 necessary evil"。

...

音量,本來只是要衰減電壓而已,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

音量控制器要去改變電壓 (振幅),就會動到波形,連帶影響到許多層面。

我們本來希望它夠精準就好,

只可惜,它還有外溢效果... 會損耗信號,會影響音質,會產生噪訊,

以至於... 音量控制器也 "不得不" 變得很重要。

...

訊號如果沒有過大或過小,

那麼... 增益大一點,音量可以小一點,

反之... 增益小一點,音量可以大一點,

兩者會有相同的效果。

...

但是,如果訊號過大或過小,導致波形變形,音質變差,

此時,就算你調低或調高音量,也於事無補。

或許不一定聽得出來,

但根本上是不一樣的。

把音量調到適中,不等於系統的增益適中。






如果覺得 Audio Club 的資訊 or 建議… 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 斗內 / 贊助

讓我們可以發展得更好,提供更多服務

Audio Club 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 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