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club 音響俱樂部: guide-turntable-type


guide-turntable-type






如 何 挑 選 轉 盤 ... 型 式


1 萬,10 萬,或 100 萬的轉盤,都能順利的播放黑膠唱片,有何差異 ?!

事實上,轉盤的確不應該依 "價格" 來判斷。

尤其很多高價轉盤,只是底座比較好看、比較厚重而已,何曾有多高明的設計 ?!

我們應考慮的... 除了轉盤本身,還有所要搭配的唱臂、唱頭。

...

若唱臂已決定...

首先得先考慮唱臂能不能安裝的問題。

也就是要考慮... 唱臂板 Tonearm Board / 唱臂座 Tonearm Base 的設計。

...

許多轉盤的唱臂孔都是固定,無法調整的,這使得在搭配唱臂上,有諸多限制。

如 : Linn LP12 / Rega P3 / Vpi Scout

如果對此方面不熟析,或避免出錯,最好選擇和唱臂同品牌的轉盤。

...

但有些轉盤,則容有調整空間,甚至還能短臂、長臂通吃。

如 : Clearaudio Innovation / Dr. Feickert Firebird / TW-Acustic Raven AC

如果你備有多支唱臂更換,或不想在挑選唱臂上受限,就應該選擇這種機型。

...

如果要用直切臂,當然,得用直切臂專用轉盤。

● 參考 直切臂 - 品牌 & 機種

...

若唱臂未設限...

1. 由轉盤的驅動方式決定

考慮轉盤的避震,主要是為了運轉的穩定度。

...

惰輪盤 Idler-Wheel Drive

惰輪盤是在馬達與轉盤間,加裝一個惰輪 (橡膠製),藉以傳動能量,就好像藉由齒輪來傳動一樣。

目的當然是為了避免馬達的晃動直接傳到轉盤上。

...

雖然有其優點...

要換片時,利用機構把惰輪移開就好,不必停止馬達轉動,可以維持馬達運作的穩定。

但缺點更多...

機械結構較複雜,製造成本較高,維修起來也較麻煩。

結構越複雜,產生噪音的機會自然就越多。

而且,在降低晃動的效果上,也不會比皮帶驅動好。

所以,在皮帶驅動出現後,惰輪驅動就迅速退出市場了。

(70 年代開始,就幾乎找不到惰輪盤的蹤跡了)

...

市場上有一些經典的老惰輪盤,至今仍被許多音響迷喜愛,而且身價飆漲。

如 : EMT 927 / Garrard 301 / Thorens TD 124

雖然性能、音樂性不差,但通常得經過仔細的維修,及妥善搭配底座、唱臂。

除非你喜歡古董,或對惰輪盤情有獨鍾,一般並不建議 (尤其是黑膠新手,或怕麻煩的人)。

...

惰輪盤很難絕對的說好或不好,但你可以視作... 混合皮帶盤 + 直驅盤的優缺點。

很多人受到市場上炒作 Emt、Garrard 等名盤的影響,也想去抱一台回家。

● 參考 古董轉盤 / 唱臂 / 唱頭

事實上,市面上的惰輪盤,都是 1970 年之前的東西,加上結構較複雜,少不了需要維修、改裝。

而且,惰輪盤容易有共振問題,通常需要靠 "重量級" 底座來改善。

最好是不嫌麻煩,而且黑膠知識、技術已有一定程度的人才來玩。

...

皮帶盤 Belt Drive

皮帶盤是將馬達隔離,再透過皮帶 (或橡膠帶、矽膠帶、細線...) 來帶動轉盤。

不只可以隔離馬達的晃動,還可以在皮帶傳動的過程中再抵消部分晃動。

因為技術簡單,而且效果明確,所以成為目前轉盤上運用最廣泛的技術。

如 : Clearaudio Concept / Linn Sondek LP12 / Rega P3

...

唯一的問題是... 皮帶有老化的問題,可能導致轉速不正常,需要更換。

不過,其實皮帶也不如想像容易老化鬆弛,使用期限甚至可長達 10 年以上。

(反而不常使用才容易壞)

...

因為結構簡單,運作穩定,較少產生機械、轉速、振動、噪音方面的問題,

是想玩黑膠,但又不想煩東煩西的人的最佳選擇。

若想更穩定,表現更優秀,可以挑選轉盤 (單指 Platter 部分) 厚重一點的機種 (價格也會較高)。

...

直驅盤 Direct Drive

直驅盤看似簡單,其實它是最晚出現的,直到 1970 年,才有產品面市。

(或許是此時馬達的晃動率,才減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

把馬達與轉盤套在一起,當馬達轉動,轉盤自然也跟著轉,

這是最直接、簡單的概念。

最大的好處是... 機構穩固,

尤其適合會將轉盤搬來搬去,或外在環境震動過大的人 (例如 DJ)。

...

但有兩個主要問題...

馬達的振動、噪音,等於直接傳到轉盤上。

(為了讓馬達的負擔減輕,直驅盤的轉盤通常較輕,又更容易振動)

另外,若馬達不穩定,或電子零件出問題,也容易造成轉速失常。

所以,在轉速、振動、噪音上,"可能" 略遜於皮帶盤。

...

不過,這也不表示所有的直接驅動都不入流。

只要馬達夠高級、電子元件很穩定,也沒什麼道理要拒之於千里之外,

如 : EMT 948 / Technics SL-1200 / Victor QL-V1

...

近來來,直驅盤的風潮又興起,

不過,歐美的直驅盤通常很貴,

(因為需要一個夠精準、夠穩定、低共振、低噪訊的高級馬達)

只有日本的電子大廠,才有能耐大量生產、壓低價格。

...

2. 由轉盤的避震方式決定

考慮轉盤的避震,有人是為了音色,有人則考慮到唱臂、唱頭的搭配。

...

軟盤 Suspended Turntable

軟盤是靠彈簧,或油壓來避震。

(所以壓一下盤面的部份,是會晃動,有彈性的)

因為不需要耗費大量的金屬 (或石材、壓克力...) 做成轉盤及底座,價格 "通常" 較便宜。

如 : Linn Sondek LP12 / Oracle Delphi / Thorens TD 520

...

軟盤因有阻尼物的緩衝,對馬達的晃動,以及轉盤、唱片的水平度可以比較寬容。

但另一方面,因有彈性,且載重量較低,在搭配唱臂、唱頭時,必須多加考慮,以免產生惱人的共振問題。

像是重質量唱臂,高順服度唱頭 (例如 Grado),便不太適合 (實際情況,須視個別機種而定)。

另外,也要注意彈簧的彈性疲乏,適時加以更換。

...

範例 : Linn LP12 的唱臂搭配

Linn LP12 音樂性絕佳 (堪稱榜首),不愧是值得擁有的經典好盤。

但在搭配唱臂 (及唱頭) 上,卻有一定的難度,不是買回家就保證能出好聲。

...

因為轉盤本身的結構、共振、彈簧等問題,真正能稱得上是 LP12 "絕配" 的唱臂,其條件有 :

1. 有效質量輕 (< 12 g) 的唱臂。

2. 軸承結構單純、運動靈活的唱臂,如 : 單點軸承、平衡環軸承... 等。

3. 整體 (含底座) 不太複雜,重量不太重的唱臂。

其實,單就第一點而言,可選擇的唱臂,就非常有限。

再加上還必須找到適合這些唱臂的唱頭,

狀況之複雜,往往會讓黑膠新手不知所措...

...

那麼,最適合 LP12 的唱臂有哪些呢 ?!

根據經驗,以下名單可供您參考 :

1. Linn : Ekos 或 Ittok 或 Akito (部分停產)

2. Naim : Aro 或 Roksan : Nima (部分停產)

3. Syrinx : PU2 或 PU3 (停產)

4. Grace : G-707 (停產)

5. Mayware 或 Sonus : Formula IV (停產)

6. Breuer Dynamic : Type 8 或 Sumiko : MDC-800 (部分停產)

7. Rega : RB1000 (RB2000) 或 RB300 (RB303) 或 RB250 (RB202)

...

氣浮盤 Air Suspended (Air Bearing) Turntable

磁浮盤 Magnetic Levitation Turntable

氣浮盤、磁浮盤,基本上也算是懸浮 (suspend) 的方式,也屬軟盤的一種,

但另外分類出來討論會比較合適。

...

只要有接觸,就無法完全避免振動,於是...

有些廠商想到... 如果讓轉盤浮在半空中,即可避掉 "全部" 的振動,豈不是美事一件 ?!

因而衍生出...

氣浮盤,如 :

Forsell Air Reference / Lumen White Mystere / Versa Dynamics 2.0 / Rockport Capella / Walker Proscenium Black Diamond

磁浮盤,如 :

Air Tight T-01 / Clearaudio Master Innovation / Ear Master Disc / J.C. Verdier La Platine Verdier / Pro-Ject RPM 10

...

浮得起來不難,

但是浮起來的同時,卻又能保持水平、穩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而且,含底座將整體浮起,或只是浮起轉盤部分,也有不同的困難、優缺點。

所以,氣浮盤、磁浮盤的實際效果,須視設計的好壞而定,也未必就一定能勝過一般的軟盤、硬盤。

...

理論上,氣浮、磁浮可以讓背景噪音大幅降低,讓細節、高、低頻更凸顯。

不過,浮在半空中卻也可能讓低頻虛浮,實體感、重量感不足。

另外,還要考慮其它附屬設備 (尤其是氣浮盤),所造成的噪音、振動問題。

...

硬盤 Non-suspended Turntable

硬盤主要是靠剛硬的結構,來使振動不易產生。

如 : Micro Seiki BL-71 / Emt 927 / Vpi Classic Signature

尤其是重盤,更要靠龐大的重量,把振動壓制下去。

如 : Acoustic-Signature Thunder / Basis Work of Art / Thorens Reference

...

然而一味以厚重來換取穩定,實在也非上上之策。

轉盤若像書桌一樣大,或像冰箱一樣重,好用嗎 ?!

耗費更多的物料,導致更昂貴的價格,必要嗎 ?!

1979 年發表的 Thorens Reference,重量高達 90 kg (光轉盤部份就有 6.6 kg)。

2015 年發表的 Acoustical Systems Apolyt,重量高達 388 kg (光轉盤部份就有 56 kg)。

可以想見... 它雖然穩如泰山,

但馬達、荷包、音響架... 的負擔,實在是不可承受之重啊 !

...

硬盤的共振 (及結構) 較簡單,就算唱臂、唱頭未達最佳搭配,至少也不至於產生太大的問題。

尤其適合黑膠新手,或不想煩東煩西的人。

...

P.S. 結合上述兩點,你不難看出,為什麼市面上大多數機種都是... 皮帶驅動的硬盤

...

軟盤 vs. 硬盤,長期以來各有不同的擁護者,原因來自於聲音的表現不同,你可以視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軟盤 : 音樂性較佳,柔美,寬鬆,甚至有彈性般的活力。

硬盤 : 音響性較佳,清晰,結實,動態與規模感會較好。

...

另外,軟盤、硬盤在搭配唱臂上,也有所不同,也必須先考慮。

軟盤 : 較適合輕量臂 (尤其要靈活、輕巧) 。

硬盤 : 較不受限,但若追求音響性,可考慮重量臂。






如果覺得 Audio Club 的資訊 or 建議… 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 斗內 / 贊助

讓我們可以發展得更好,提供更多服務

Audio Club 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 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