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club 音響俱樂部: setup-cable-length


setup-cable-length






線 材 的 最 適 長 度


我們說... 不要將又高又大的 "音響架" 擺在兩個喇叭中間,會破壞立體成像。

這表示... 音響架應該移到旁邊去。

● 參考 不必花大錢的系統升級絕招

...

不過,這麼一來,勢必... 喇叭線、訊號線至少其中之一要比較長。

那麼...

應該... 喇叭線長 + 訊號線短 ?!

或者... 喇叭線短 + 訊號線長 ?!

...

前級 & 後級的關係

當兩個器材連接時,前端的輸出阻抗 (Ra) 和後端的輸入阻抗 (Rb) 串聯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分壓網路。

根據 "分壓原理"... Vb (後端得到電壓) = Va (前端輸出電壓) * (Rb / Rb+Ra)

如果讓 Rb >>> Ra,就較不會因 "阻抗" 而耗損前端器材輸出的訊號,造成失真過大 (尤其是高頻)。

一般,後級的輸入阻抗都很高 (至少 > 10k Ω),前級的輸出阻抗都很低 (通常 < 100 Ω),就是基於這個道理。

若後級輸入阻抗為 10k Ω,前級輸出阻抗為 100 Ω,則...

10k / (10k + 100) = 0.9901 (損失 0.99 %)

● 參考 如何挑選唱頭放大器 - 規格 - 阻抗

...

現在,把訊號線阻抗考慮進去...

假設訊號線阻抗為 0.1 Ω (每米),用了 10 米,阻抗有 1 Ω,加入上式...

10k / (10k + 100 + 1) = 0.9900 (損失 1.00 %)

或者,用了 100 米,阻抗有 10 Ω,加入上式...

10k / (10k + 100 + 10) = 0.9891 (損失 1.09 %)

和未考慮訊號線的狀況比起來... 幾乎沒有變化 (損失只增加了 0.01 % 或 0.1 %)。

這是因為... 訊號線的阻抗,不論是 1 Ω、10 Ω,相對於後級高達數萬歐姆的輸入阻抗,根本微不足道 (不會分掉多少電壓)。

也就是說... 訊號線阻抗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論長度有多長,你都用不著擔心。

(這也是為什麼訊號線不必很粗的原因之一)

...

後級 & 喇叭的關係

同樣基於 "分壓原理"...

因為喇叭的輸入阻抗通常不過是 4、8、16 Ω,

所以,後級的輸出阻抗就要設計成非常低 (通常約在 0.01 - 0.1 Ω)。

若後級輸出阻抗為 0.1 Ω,則...

當喇叭阻抗為 4 Ω ... 4 / (4 + 0.1) = 0.9756 (損失 4.24 %)

當喇叭阻抗為 8 Ω ... 8 / (8 + 0.1) = 0.9877 (損失 1.23 %)

當喇叭阻抗為 16 Ω ... 16 / (16 + 0.1) = 0.9938 (損失 0.62 %)

...

但把喇叭線阻抗考慮進去,可就不一樣了...

假設喇叭線阻抗為 0.1 Ω (每米),用了 10 米,阻抗有 1 Ω,加入上式...

4 / (4 + 0.1 + 1) = 0.7843 (損失 21.57 %) (增加 17.33%)

8 / (8 + 0.1 + 1) = 0.8791 (損失 12.09 %) (增加 10.86%)

16 / (16 + 0.1 + 1) = 0.9357 (損失 6.43 %) (增加 5.81%)

我們可以看到... 喇叭線阻抗的影響,比起訊號線阻抗的影響,程度上大了很多、很多、很多。

(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這是因為... 喇叭的阻抗再怎麼高,也不過是 16、32 Ω,相較之下,喇叭線的阻抗,就算只有 0.1 Ω、1 Ω,還是會顯得很大 (會分掉很多電壓)。

也就是說... 喇叭線阻抗的影響,千萬不能忽略,尤其是對低阻抗喇叭而言,更是超乎想像的大。

...

結論

若為低阻抗喇叭...

絕對要... 喇叭線短 + 訊號線長

而且喇叭線要越短 (+ 越粗) 越好,盡可能降低喇叭線的阻抗。

後級擺在喇叭附近,但高度要盡量放低。

...

若為高阻抗喇叭...

同樣應該... 喇叭線短 + 訊號線長

但若喇叭線夠粗 (約 > 16 AWG),也不會太長 (約 < 5 米),讓喇叭線的阻抗可以壓低 (約 < 0.05 Ω),

那麼,影響就不至於太大... 16 / (16 + 0.1 + 0.05) = 0.9907 (損失 0.93 %)

那麼,要採用... 喇叭線長 + 訊號線短,也是可以 (但訊號損失還是比另一種方式略多一點)。

後級就可以擺在前級附近。

...

總之,基本原則就是...

喇叭線... 越短越好。

如果 2 米就夠了,就不需要買 3 米。如果 1 米就能解決,就不要用到 2 米。

訊號線... 不管多長都無所謂。

雖然長到 50 米、100 米也無妨,但短一點還是比較好,至少比較省錢 (現在的線材可是貴得很)。

...

P.S. 線材的阻抗...

● 參考 認識線材的規格

...

P.S. 比較長的訊號線,比較適合用 XLR 端子 ?!

既然... 訊號線阻抗造成的損失,是微乎其微,那麼... 訊號線的長度、接頭,都無所謂。

(但 "音色" 就很有所謂了)

XLR 的輸出電壓的確比 RCA 高一點,但也就僅此而已,

使用 RCA 時,若想有高一點的電壓,把擴大機音量開大一點不就得了。

● 參考 如何挑選訊號線 - 平衡端子有比較好嗎

...

例外狀況

有些人會利用較長的喇叭線來調音。

正因為喇叭線阻抗的影響很大,所以確實有效。

...

不過,這算是 "負負得正" 的偏方...

喇叭高頻太多,音色太尖、太亮 (負) + 喇叭線太長,會消磨掉一些訊號,尤其是高頻 (負) = 讓聲音比較溫暖、圓潤 (正)

但你消磨掉的,不是喇叭的高音,而是訊源、擴大機的高音,其實並沒有對症下藥。

而且被消磨掉的,也不只高頻而已,其它部分也會有損失。

所以,除非萬不得已,不鼓勵這樣做。

如果系統的高頻太多,音色太尖、太亮,還是應該從源頭... 喇叭下手,

要不,至少也應該由擴大機來負責調音,

而不是... 喇叭線。

(更何況... 這種方式,玩的還不是喇叭線的 "音色",而是 "長度")

...

那麼,什麼狀況適合用這種 "旁門左道" 的怪招呢 ?!

如果你有一個喇叭... 高頻太多 (如 : 德系、北歐系喇叭,或有鑽石高音、金屬高音的喇叭),

但其他各方面都很滿意,並不想換機。

這個喇叭又是低阻抗,不適合用管機來調音。

於是... 喇叭 + 晶體機都不能更動,那該怎麼呢 ?!

如果能找到很暖色的晶體機 (如 : Mbl / Naim / Yba 等),而且功率、阻抗也都合適,那是最好。

如果不行,大概就只剩這招了... 長一點的喇叭線。

至於喇叭線要多長 ?! 實際成效能有多少 ?! 那就很難說了。

要視喇叭的高頻、喇叭的阻抗、喇叭線的阻抗,以及你想要達到的音色而定。

...

P.S. 如果這個喇叭是高阻抗,那這招就沒那麼有效了,

除非... 用阻抗更高,更細 + 更長的喇叭線。

不過,既然喇叭是高阻抗,就可以用管機來調音,就不一定非得靠喇叭線的長度了。

或者,也可以雙管齊下... 用管機 + 高阻抗的喇叭線。

...

範例 : 適合 "負負得正" 的喇叭

Dynaudio Contour 1.3 和 Elac CL330 都是很優秀的喇叭。

音響性非常出色,但高頻太強,聽起來太刺耳,耳朵的壓力很大。

那麼...

要放棄嗎 ?! 實在很可惜。

買回家嗎 ?! 可能不耐聽。

這個時候... 這一招就派得上用場了。

(這兩個喇叭的阻抗都偏低,很適合用這招)

喇叭線除了可以選擇暖色品牌 (如 : Kubala-Sosna / Mit / Transparent 等),

而且長度要長一點,線徑要細一點,利用高阻抗 (就像比較粗的砂紙) 把喇叭的尖銳音色磨圓。




如果覺得 Audio Club 的資訊 or 建議… 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 斗內 / 贊助

讓我們可以發展得更好,提供更多服務

Audio Club 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 前往贊助